(资料图)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2023年2月22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与《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中,发布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榜单。榜单对全球55个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排名,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瑞典、日本、荷兰、丹麦、美国和西班牙,中国是唯一一个排名前十的发展中国家,位居全球第四。同时,《报告》也首次将生物多样性金融纳入研究课题。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榜单发布:中国位列第四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风险进一步加剧。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实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先后构建自己的绿色金融体系,培育绿色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间合作。
中财大绿金院“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参考指标包含“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等3个一级指标及6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和54个四级指标。本次发布的指数评价周期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象为全球55个国家。
排名结果显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瑞典、日本、荷兰、丹麦、美国和西班牙。整体而言,经济相对发达、金融市场基础较完善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较好。中国则依靠近年的政策发力以及市场参与者努力,跻身全球第四,发展中国家第一的领先位置。
除综合排名外,《报告》还分别对“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项一级指标分别打分。从排名结果可以看出,各国在三项指标的得分和总体排名呈相似的趋势,但具体到各个国家,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重点不同。
数据来源:《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从地域上来看,欧洲、东亚和北美地区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高,东南亚国家次之;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在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方面的单项得分上,政策与战略方面的得分差异最小,市场与产品方面的得分差异最大。
“这反映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做出了相对积极的努力,但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本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合作部主任、研究员毛倩表示。 重点研究课题:首次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研究毛倩介绍,今年发布的《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在专题篇中首次加入了生物多样性金融作为研究重点。 《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生物多样性金融需要将有关政策和市场建设纳入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中。这既是发展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关键举措。 具体而言,可以在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加强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管理、健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制,推动市场发展、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经验交流和人才建设四个方面发力。 随着全球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继续发展,绿色金融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全球对话和合作的一个新的发力点。中财大绿金院院长王遥表示,发布该《报告》,一方面希望能获得更多国际上的反馈,另一方面能向一些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的绿色金融方案。 《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以2021年度为评价周期,对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位于第一梯队的省份共有11个,包括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所在省份,以及虽不是试验区但表现突出的省份,如北京、江苏、四川、上海、福建、山东。 同时,《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地方绿金发展指数排名:北京居首,四川属第一梯队《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上而下”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及制度政策引导、“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并获得显著进展。 2021年评价周期内全国第一梯队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得分结果 数据来源:《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 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得分结果来看,上一个评价周期的分数区间为8.31~57.1分,本次评价周期已经上升至15.7~71.55分。 “可以看到差距在扩大,但是整体的总体评价表现也在上升,这就是我国绿色金融进展的一个缩影。”中财大绿金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任玉洁表示。 在本次评价周期内,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表现可分为三个梯队。位于第一梯队的省份共有11个,包括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所在省份,以及虽不是试验区但表现突出的省份,如北京、江苏、四川、上海、福建、山东。 根据排名结果,《报告》总结出了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3个特点。一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所在省份表现突出,基本处于第一梯队。由于政策部署早、实践投入快等原因,绿金改试验区所在省份往往对绿色金融表现出更高的重视程度,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探索与市场实践更加深入。 二是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地区,金融基础扎实,已形成集聚效应与辐射影响力。该类地区的经济金融生态优势突出。一方面,吸引着全国乃至海外更多优质资金、 绿色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聚集;另一方面,依托总部效应,发挥着中心影响力,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带动作用。 三是西部、中部、北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对政策的依赖较为明显。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创新与实践方面的潜能与动力略显不足,亟待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或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排名结果反映了整个政策体系和整个市场体系的排名情况,也反映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治理模式下所呈现出来的地方绿金发展特点。”任玉洁解释称,部分地方的政策引导显著优于市场表现,说明这些地区的政策发力是非常广的;而有的地方,比如上海,它的市场效能很大,即便政策发力较晚,但市场反馈非常快,就会使得其绿色金融排名同比有显著的提升。 绿金市场发展:各类型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报告》指出,地方绿色金融市场表现可以直接体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效果。在“双碳”战略实施进程中,绿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给都显著增加,绿色金融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报告》统计了我国绿色金融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 在银行领域,绿色信贷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截止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在证券领域,绿色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加速扩容,境内外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为6031亿元(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比增长64.51%。 在绿色基金领域,全国共新增121支绿色基金,较2020年增长26.04%,结束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的新增绿色基金数量下降趋势. 在绿色保险领域,地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成果显著,累计保额超过45万亿元。2018~2020年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支付赔偿533.77亿元,用于绿色投资的余额从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15亿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第一梯队
发行规模